100年度虛擬成果展:►  首頁 →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計畫成果說明

數位典藏與學習之推廣和服務

提升台灣數位典藏與學習之環境,提高國內外可見度(比重:34 %)

  • 辦理交流及展覽活動259場
  • 本分項100年共辦理202次推廣交流活動以及57場成果展覽活動,共計參與和參觀人員超過600萬人,有助於數位典藏計畫的成果推廣和運用,尤其是參與國內大型展覽活動-如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吸引將近20萬人參觀數位芳華特展,或是舉辦主題特展-如國史館或故宮舉辦之特展,皆吸引普及大眾的參觀。而「流轉年華─臺灣女性檔案百年特展」展覽期間也吸引媒體採訪數共達43次,其中包含聯合報、自由時報、中國時報、Upaper、國立教育廣播電台等。 此外,本計畫於國立臺灣博物館展出99年度78項公開徵選計畫年度成果,現場同時亦展出「數位島嶼第六屆攝影比賽作品展」展期間參觀人數約5000-20000人。12月亦受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臺灣音樂中心邀請,參與「從78轉到01--2011臺灣流行音樂百年風格研究學術研討會活動」,展示包括「日治時期臺灣曲盤數位典藏計劃」、「鄧雨賢數位典藏博物館計畫」、「寶島歌王洪一峰虛擬音樂博物館 數位典藏計畫」、「葉俊麟閩南語歌詞及文物數位典藏計畫」、「台灣本土音樂家之影音典藏-李泰祥大師」等五個與台灣流行音樂相關之數位典藏計畫參與展示和講座,同時也展示本計畫所出版之數位化工作流程指南,希望藉此讓民眾透過數位典藏,了解台灣流行音樂的重要沿革與知識,也了解各種數位化工作流程。

  • 舉行國內外研討會24場
  • 本分項100年共辦理24場國內、外研討會,透過研討會之舉辦,呼應本計畫於內容管理之任務,針對數位典藏內容應用或數位化技術等經驗進行交流與分享,創造跨計畫合作的契機。例如法鼓佛教研修學院獲取素有「佛學奧林匹克」美譽之稱的國際佛學會議(IABS)的主辦權。為期六天的國際佛教學術交流盛會,將近有來自全球三十餘國家、五百多位學者發表五百多篇論文,堪稱是歷年國際佛學會議參與人數最多、論文發表最豐富的一屆。透過大會,也將台灣多年來數位典藏成果經驗分享、名揚於國際。


數位典藏與學習之成果及推廣效益(比重:66%)

  • 建置和維護數位典藏資料庫204個
  • 本計畫100年度持續維護和新增個資料庫共計204個,收錄萬餘筆數位化檔案及藏品後設資料。這些過去深鎖於庫藏之中的文物與資料,於數位化後展示於數位典藏資料庫上,不僅有利於文物之保存和延續,也讓社會大眾得以跨越時空的藩籬,台灣自然、考古、語言文字、地理、族群文化、歷史、經濟與民主歷程、藝術與美學、民間生活等內容在網際網路的世界裡一覽無遺,這些資料庫從不同的面向,透過新興科技與媒體的開發,提供使用者線上進行瀏覽、檢索及各種操作和編輯功能,希望能夠促進數位典藏資源的交流、分享和應用。100年總瀏覽人次每月平均達81萬人。
    為促進數位典藏資料庫與學術研究和教育更密切的連結,99年起本計畫希望透過數位典藏資料庫之推廣,一方面讓學術研究單位得以更有效地掌握和使用數位典藏資料庫進行資料蒐集的工作,一方面也彙整了204個數位典藏資料庫的相關資訊,提供給大眾做為應用上的參考和依據。
    網址連結如下:http://content.teldap.tw/index/database
    目前各領域之數位典藏資料庫分布情形如下:

  • 新增數位化工作流程指南8種
  • 本計畫持續調查與記錄參與數位典藏計畫之公私立機關的工作流程及相關技術,並結合各項符合國際標準的數位化技術與執行過程,編撰一系列「數位化工作流程指南叢書」,並分為「共通概念」及「精選物件」兩個方面進行。於100年6月新增出版「影像資料」、「影音資料」、「微縮資料」、「民俗文物」、「金石拓片」、「漢籍全文」、「貝類標本」、「建築」等8種指南。除將紙本書籍提供給國內博物館、美術館、公立圖書館及相關領域的人士之外,也將內容製作為電子檔,提供更廣泛的使用模式,使本叢書的效益落實至社會大眾。歡迎至拓展台灣數典藏計畫網站閱讀或下載各主題電子檔:http://content.ndap.org.tw/index/?p=992


  • 發行出版品
  • 利用數位典藏成果出版圖書或是介紹數位典藏成果,有助於數位典藏成果的傳播,尤其是100年度配合總計畫辦公室推動數位典藏電子書專案,本計畫與計畫辦公室、第二、三、四分項合作,完成115本典藏電子書製作,其中包含由國家圖書館、傅斯年圖書館提供40餘種珍貴善本古籍,已於「網上書上網」(http://ebook.teldap.tw)提供全民瀏覽下載,100年度6月上線後計有約1萬人次瀏覽,有助於數位典藏成果在新興媒體-如平版電腦的展示和流通。另配合99年度數位內容公開徵選計畫成果展,出版專刊共144頁,收錄將近40篇文章。